我从不“学习”。
我会阅读课本,复习笔记,也会做作业和各种练习,但是我从来没有进行所谓的“学习”。如果没有明确自己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,就去不停地“学习”,实在是对宝贵时间资源的浪费。所谓“学习”的多,未必收获得就好。
Cal Newport,《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》的作者,宣称自己憎恨“学习”这个词:
“这是一个模糊、容易产生歧义的概念,学习这个词给大多数学生增加了太多的精神压力。他们认为如果不能一直呆在图书馆、坐在书桌前沉思苦读,就会有负罪感。于是学生生活变成了一种持久的自我斗争过程——总是试图多“学习”,但是总是感到收获少。这就好像总是做出一副吃饭的样子,但是吃下去的不多,消化的不够,吸收的也不好,如此这般学习效果怎么可能好呢?学习就好比整个食物经过咀嚼,消化、吸收的过程,它不是表面看起来“吃”的动作。人们不可能永远吃个不停,所以学习也不是坐在书桌前越长越好,学习需要挑选要吃的食物(获取信息),咀嚼(明白阶段),消化(理解阶段)、吸收(应用阶段)”。
不用“学习”这个笼统,容易产生歧义的词,我们只定义学习过程中需要做得那些活动。对我来说,下面这些具体的活动,就是我取得好成绩需要做到的事情。
我列的清单是最精简的,你可能会列出更多东西,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有这么一个清单,而是首先要列出这么一个清单。除非你把你为了学习需要做得具体活动列出来,否则你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所谓的“学习”表象上,而不是真正的学会了什么。
学习的定义:学习不是指坐在书桌前12 个小时,也不是指每天坚持看书就是学习。
这些是学习的表象,不是学习的实质。狭义的学习是发生在学习者脑子里面的变化。所以学习可以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具体活动,而枯坐在书桌前的苦读可能是最不像样的学习活动了。
学习的过程也意味着一系列的具体活动。比如阅读、做作业、做笔记、比喻、写文章,写日记,做练习、做科研等等都是学习,最为关键的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坚持深入下去,要寻根问底,打破砂锅问到底,要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。做科研是这样、读书也是这样。
尽信书不如无书也是这个道理,看书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,就好像做介入一样,单纯的看书看一千遍也不如自己动手,你以为动手的过程就不是学习了吗?
现代魔法 推荐于 2013-02-27 10:23